新闻动态

抓了21000个内鬼,伊朗人一阵阵后怕,还有多少人为以色列卖命?_鲁兹贝·瓦迪_情报_西方

8月12日,伊朗警察发言人萨伊德·蒙塔泽罗尔马赫迪将军向媒体公布了一个惊人数字:在6月与以色列爆发的12天战争期间,伊朗当局共逮捕了21000名嫌疑人,这些人都被怀疑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有联系。这个数字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伊朗社会掀起巨浪。

警方的数据显示,战争期间公众向安全部门举报可疑行为的电话激增41%,这些线索直接促成了大规模抓捕行动。全国设立了超过1000个临时检查站,编织成一张覆盖城乡的天罗地网。

这场持续不到两周的激烈冲突始于6月13日凌晨3点。以色列发动代号“崛起之狮”的军事行动,打响了第一枪。以色列战机如入无人之境,在伊朗领空自由穿梭,甚至对首都德黑兰市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空袭的精准度令人震惊。至少11名伊朗高级核科学家在袭击中丧生,多名安全官员被“定点清除”。以色列方面宣称共击毙30多名伊朗高层人物。

冲突进入第九天,局势再次升级。6月22日上午,美军战机突然加入战局,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发动攻击。

展开剩余82%

作为回应,伊朗当晚向位于卡塔尔的美国最大海外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导弹。两天后,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宣布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全面停火。

战后伊朗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间谍行动。警察发言人透露,被捕的21000人中,有2774名是在伊朗的非法移民,主要来自阿富汗。警方通过检查这些人的手机,发现了30起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

更详细的数据显示,被拘留者中有261人涉嫌间谍罪,172人因“未经授权拍摄敏感设施”被捕。发言人没有说明多少人后来被释放,但提到因严重指控被起诉的人数比例很小。

伊朗司法系统对间谍案件采取了零容忍态度。自6月底以来,伊朗已处决了7名被判定为以色列间谍的嫌疑人。最新一起处决发生在8月6日,核科学家鲁兹贝·瓦迪在卡拉杰监狱被绞死。

瓦迪案引发国际关注。这位拥有核工程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在伊朗原子能组织下属研究所工作,能接触到伊朗最核心的核机密。

他通过五次维也纳的秘密会面,向以色列摩萨德提供同事个人信息和核设施数据,直接导致至少一名核科学家在6月空袭中遇害。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渗透策略令人震惊。他们主要依靠非以色列籍特工在伊朗境内活动,形成一支“影子军队”。冲突爆发时,这支由大约70名突击队员组成的“外籍军团”率先对伊朗防空系统和导弹发射器发起攻击。

这些内应为以色列空军扫清了障碍。一位情报官员形容他们的行动“至关重要”,使以色列战机能够“一波又一波地进行轰炸,没有损失一架飞机”。

摩萨德特工的活动范围远超想象。他们不仅搜集情报,还直接在伊朗境内制造武器。伊朗媒体展示了在德黑兰郊区发现的秘密车间,那里生产无人机、GPS设备和200公斤炸药。

以色列甚至利用伊朗边境的走私网络运输武器。知情人士透露,“数吨”武器通过“不知情的卡车司机”运入伊朗,特别是从阿富汗和伊拉克边境。这些地区的走私活动本就猖獗,为武器输送提供了天然通道。

伊朗社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有分析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以色列情报机构对伊朗社会各层面实施了深度渗透。伊朗知识分子阶层中存在的亲西方倾向,为外部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经济困境加剧了这一趋势。在高达42%的通胀率和30%的青年失业率环境下,部分民众易被金钱诱惑。瓦迪这样的高端人才,也因“经济诱因和个人不满”而背叛祖国。

伊朗情报体系自身存在结构性缺陷。革命卫队与情报部门权责重叠,导致反间谍效率低下。多个安全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情报共享机制。

一位曾研究伊朗安全体系的学者指出:“以色列摩萨德整合了人力、网络和卫星情报,形成闭环系统,而伊朗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这种体制差异在战时表现为致命弱点。

伊朗支持的地区盟友也面临不同命运。2024年9月,黎巴嫩真主党遭遇重大打击——其成员使用的寻呼机突然爆炸,造成多人伤亡。事后以色列摩萨德承认,他们通过伊朗供应链对设备做了手脚。

同样接受伊朗武器援助的也门胡塞武装却表现不同。分析认为,由于胡塞武装与伊朗保持较大独立性,组织架构相对封闭,反而减少了被西方情报渗透的风险。他们的安全状况明显优于伊朗及其亲密盟友。

伊朗犹太社区的处境更加微妙。这个不足9000人的群体在战后遭到严密监控,部分成员被指控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他们不得不在国家忠诚与族群认同间寻找平衡。

伊朗试图通过严刑峻法震慑潜在叛变者。议会推动修订《反犹太复国主义敌对行为法》,将间谍罪直接与恐怖主义挂钩,最高可判死刑。司法部门加快审理流程,瓦迪从被捕到处决仅用了不到两个月。

当局还采取技术防范措施:禁用苹果等西方电子设备,推广国产通信工具;逐步用中国北斗系统替换GPS导航。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技术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

76%的伊朗民众支持严惩间谍,但学者担忧过度依赖极刑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当街头检查站成为常态,当邻里举报成为义务,社会的信任基础也正在经受考验。

一位伊朗市民向媒体表达忧虑:“许多人为生计发愁,银行储蓄化为乌有。未来几个月,更多人可能走上街头表达不满。”经济困境不解决,间谍滋生的土壤就依然肥沃。

发布于:甘肃省

Powered by 开云软件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